間歇性斷食近幾年已被大量研究證實有許多好處,尤其是幫你降低胰島素(insulin),一種會儲存脂肪的荷爾蒙。在斷食期間還能增加生長荷爾蒙(HGH)的分泌,並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(BDNF)的釋放,是腦細胞增生的關鍵激素。
整體而言能幫你:
1. 有效減重與減少體脂肪
間歇性斷食其實很簡單,通常就是16小時以上完全不攝取任何含熱量的東西,但這在現今社會是非常難執行的,因為受環境影響,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吃三餐,甚至要少量多餐,爸媽也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餓肚子,能吃就是福,營養師與醫師也常常說要如何吃才會吃出健康的身體,維持血糖、避免暴飲暴食。
尤其早餐最重要,要吃得像皇帝一樣,現在居然要我斷食?別開玩笑了!
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斷食到底對身體做了什麼事。
首先,會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饑餓感,使你基礎代謝率下降?
其實並非你想像的那樣。
想想在原始時代,食物必須靠狩獵採集取得,如果肚子餓很久,而基礎代謝又下降,那會發生什麼事呢?身體沒力抓不到獵物或是被猛獸追殺…為了生存身體不會自找死路這樣做。因此,短期斷食基礎代謝率反而還會提升。
但隨著沒吃東西的時間越長就越餓?
知名斷食科學家Dr. Jason Fung 說過:「三天沒吃東西,類生長激素(ghrelin,又稱饑餓素)會隨著斷食時間越長而慢慢降低,也就是說這些人會越來越不餓。」
因此,身體很可能會適應現有的飲食模式,而做荷爾蒙的調控。有習慣吃早餐的人,早上就容易肚子餓,相反地,如果沒有吃早餐習慣的人,早上也就比較沒有食慾。
如果你時常嘴饞,每兩個小時就吃少量的食物,那你的身體也會自動調整,造成不斷的饑餓感接踵而來。因此在斷食的前幾天會感到非常的不適應很正常。
好比我平常都沒在運動,叫我現在每天早上都跑5公里…根本超痛苦啊!
不過久而久之身體荷爾蒙會重新調節,適應現有的生活。如同經過運動訓練後,身體適應而進步到下一個檔次,但前提是要循序漸進。
看到這篇研究,受試者進行33小時斷食,發現在他們平常不會進食的時段(平日早餐過後),饑餓素最低。
饑餓素會隨著他們平日該進食的時間(早、午、晚餐)而升高。
不過可以看到隨著應該進食的時間點過去,饑餓素又會再逐漸降低,也就是所謂的『餓過頭就不會餓了』。
因此當你一段時間不吃東西,理所當然饑餓感會增加,但過一陣子又會不見了。久而久之你的荷爾蒙就會適應你的進食時間,然後在該進食的時候分泌,不該進食時乖乖地躲起來。
近期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具有降低食欲增加脂肪氧化的功效。
只有饑餓素分泌越多才會讓你感到飢餓嗎?
很早以前就有研究發現胰島素分泌越多時,也會讓你更饑餓地想吃東西,並告訴身體要儲存能量而不要再消耗了。反之,當一段時間沒有進食,升糖素則會分泌以降低饑餓感,告訴身體要利用身體所儲存的能量。
所以當你每隔兩小時就吃,尤其又吃精緻的糖類與澱粉,使得胰島素不斷分泌再分泌,升糖素就永遠沒機會出場囉!
早餐吃個玉米麥片配牛奶,中午吃盤義大利麵...還加麵,到了下午很快又餓了,不小心又嗑掉桌上那塊蛋糕,甚至到晚上太餓又塞了很多餅乾甜點,到了隔天早上仍然還是會被肚子餓醒...
照理來說胖子因為體脂肪高,應該最有本錢斷食,很可惜事實並非如此。胖子的身體較適應使用醣類為能源,胰島素敏感度差。因此血中胰島素濃度高,身體會不斷釋放飢餓訊號,告訴大腦要趕快吃東西存起來。
所以胖子並非他們好吃懶做,而是他們吃錯食物了,使得他們持續饑餓,沒力氣去運動。
然而,斷食讓你的升糖素分泌,消耗掉儲存的肝臟肝醣以及體脂肪,而加入運動又是加速消耗的過程,但整體佔比不多。(隨著運動強度越高,消耗的肌肉肝醣占比越多)
斷食不能太久,因為大腦只能利用葡萄糖?
這篇研究可知,大腦在斷食飢餓期間是可以利用酮體的,脂肪被分解後送至肝臟中製造酮體,當缺乏葡萄糖,身體也可以自行合成製造。
你可能聽過必需胺基酸與必需脂肪酸,但有聽過必需葡萄糖嗎?
有時候會感到肚子餓,其實只是身體缺乏水分或必須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。尤其鈉為身體重要且必需的礦物質,能幫助心臟正常幫浦血液,是細胞與細胞之間溝通的重要物質,更是維持神經與肌肉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因子。
一天光是維持基礎代謝就會流失掉一定的電解質。為了生存,身體則會發出饑餓訊號,提醒要進食以保住重要的電解質。
今天你肚子餓,很可能不是因為熱量攝取不夠,是電解質,尤其是鹽巴吃不足。
所以執行長期斷食更需要特別注意鹽巴的攝取,甚至可以補充鎂等礦物質。
雖然斷食能有效降低胰島素分泌,不過胰島素除了幫你合成肚子那層肥肉,也能幫你保留住身體重要的鈉離子。
所以當斷食期間胰島素濃度非常低,腎臟會更容易將鈉離子透過尿液排除,進而讓身體電解質失衡,嚴重甚至脫水、運動表現下滑,然後更餓更餓。
所以當你電解質攝取不足,又執行低碳甚至生酮飲食,反而有機會造成你的胰島素分泌更多來保住更多的電解質,進而導致胰島素、LDL還有尿酸大幅增加,是我們不樂見的。
低鈉會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危害已在之前文章就已經清楚說明了。
其實斷食與『正確執行』低碳或生酮飲食,都有相同的特點,就是讓胰島素持續在低落的狀態而不影響血糖(斷食效果較明顯),能持續的使用脂肪作為能量,就不會一直感到飢餓。
當身體適應以脂肪為能量,血糖就能較穩定,一旦開始執行斷食,身體很快就能進入狀況,因為體脂肪永遠消耗不完啊!這也是為何長期低碳、生酮飲食的人,執行間歇性斷食會比一般人還來得容易上手。
所以建議大家在執行斷食之前,可以先從低碳飲食開始,慢慢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提升好的油脂(堅果種子、酪梨與橄欖油)及大量蔬菜、低糖水果、適量優良蛋白質(雞蛋、魚、豆類),並特別注意增加天然鹽(非精鹽)的攝取。但切記要將碳水化合物留給高強度運動日,因為高強度運動會使用較多肌肉中肝醣,如果肌肉中肝醣存量不足,運動表現勢必會大打折扣,長期則會減低訓練效果。
總結
斷食很簡單,要有好體態可以斷食,想更健康可以斷食,忙碌沒空可以斷食,沒錢更可以斷食…
那什麼時候不能斷食?
如果已經骨瘦如柴(BMI<18.5)、孕婦、急需營養的病患,或有一些器官功能問題的特殊病患,那斷食或許就不適合!還有體重已經在下降階段的老人(65歲以上)也需特別注意。
運動員或其他患有慢性疾病之患者如要以斷食來改善表現與健康等,需經過專業人士評估諮詢後再開始,並且須密切監控身體狀況。
切記,間歇性斷食並非低熱量飲食,更不是極端飲食,也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個飲食模式,斷食結束後也不是甚麼東西都無限制吃,前提還是要選擇正確的天然食物,整體營養搭配運動訓練與足夠的睡眠恢復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。
Reference:
Commentaires